外語學院與市第三十七中學開展的“雙語教學模式實驗”見成效
發(fā)布日期:2007-04-13 點擊量:自2003年10月正式立項至今的3年多來,我校外語學院與齊市第三十七中學聯(lián)合開展的“《英語專業(yè)學生教育實習新途徑的探索》暨《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普通初中進行雙語教學實驗途徑與方法的研究》”不斷取得新成效,于今年4月初順利結題。
在市第三十七中學舉行的該課題結題會上,市37中學校長李洪祥作了結題報告;我校外語學院黨委書記馮覺華教授、齊齊哈爾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留學丹麥的訪問學者王福義教授作了專家鑒定;我校教務處副處長王云鵬宣讀了表彰優(yōu)秀教師的決定;我市龍沙區(qū)教育局局長王崇麗、齊市高等師范??茖W校副校長張鵬志、我校教務處副處長陳國良、外語學院副院長葛利友、閆濤等參加了結題會。
|
在結題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共同觀摩了美國教育專家巴斯克教授與第三十七中學學生運用雙語教學的實踐示范課。外籍教授巴斯克先生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了交流與互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第三十七中學學生們在雙語課堂上的出色表現(xiàn),贏得了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
該課題是由我校外語學院與市第三十七中學共同研究確立的。2003年10月,齊市第三十七中學與我校外語學院正式簽約掛牌,成為“齊大外語學院雙語教學模式實驗學?!?。經過雙方共同研究,我校外語學院確定了《英語專業(yè)學生教育實習新途徑的探索-在推動中學“雙語教學”中提高教育實習質量的研究與實踐》的課題;齊市第三十七中學確定了《在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普通中學進行雙語教學模式方法和途徑的研究》的課題;兩課題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在基礎教育中進行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以提高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能力,培養(yǎng)適應未來發(fā)展需要的人才;同時,在高等教育中,改革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教育實習內容,利用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教育資源和實習基地等,為基礎教育培養(yǎng)適應雙語教學需要的高素質教師,探索一條英語專業(yè)教育實習的新途徑,從而實現(xiàn)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資源共享、互惠共贏。
自2003年10月該課題立項以來,經過兩個研究單位的密切合作與研究人員的不懈努力,“雙語教學模式實驗”研究與實踐初見成效,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
一方面,我校外語學院該項課題研究與實踐達到了預期目標,實現(xiàn)了教學、科研與育人的“三豐收”。
該項課題立項實施三年來,市第三十七中學業(yè)已發(fā)展成我校外語學院英語專業(yè)教育實習穩(wěn)固的定點校,是該院外語專業(yè)師生開展教育實習與實踐活動的重要基地。通過在該基地的教育實習與實踐鍛煉,外語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教學能力特別是教學實踐應用能力得到了不斷增強,就業(yè)應聘試講通過率、簽約率逐年攀升;學生就業(yè)后能夠很快地勝任一線教學工作,贏得了用人單位的好評;其中,2004屆英語本科專業(yè)的趙博鑫同學因專業(yè)素質突出被山東省一所重點中學錄用。
該項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提高了我校英語專業(yè)學生實習指導教師的研究水平和實踐能力,錘煉了一支適應指導雙語教學人才培養(yǎng)的專業(yè)教師隊伍。三年來,該課題組成員的學歷、職稱和“雙語”實踐教學能力均有大幅度提高,先后在省市級刊物上發(fā)表了10余篇學術論文及研究報告,編撰了3套雙語教材,經試用后取得了較好效果,得到了有關領導、專家的好評。
三年來,我校外語學院在師資培訓、理論研究、課程資源和物質支持等諸多方面對市第三十七中學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充分發(fā)揮了大學服務社會、引領先進文化的功能。
外語學院先后組織了“齊大外語學院暨三十七中學雙語教學模式實驗匯報課”、“齊大外語學院暨第三十七中學‘雙語教學模式實驗’課題階段總結會”,特別是在2004—2006年間,我校副校長鄭喜群、教學實踐與設備管理處和外語學院馮覺華書記、副院長楊國志、張坤、閻濤等老師應邀請參加了“雙語課堂教學模式”課題一、二、三周年的階段總結會。在2004-2006年的“雙語教學模式階段總結會”和“英語節(jié)”上,外語學院副院長張坤、閻濤等分別為市第三十七中學教師作了“對雙語教學問題的探討”和“關于雙語教學有效性的探討”等的學術講座8次。
每年度,外語學院都會為市第三十七中學舉辦的“英語節(jié)”和“雙語教學階段總結會”選派優(yōu)秀教師和學生,協(xié)助實施;每學期,外語學院都為該校派出實習生,輔助該校教師開展“雙語教學”工作。
三年間,外語學院14名學生利用雙休日為市第三十七中學英語教師及具本、專科學歷的182名教師輔導授課,并分成初級班和中級班,分別進行有針對性的英語培訓。學期末,統(tǒng)一出題進行考試驗收。2004年,市第三十七中學對初級班學員進行了口語考試,21名教師全部合格;對中級班的19名學員進行了書面抽測,全部合格,90分以上的就有3人。
另一方面,市第三十七中學通過該課題的研究與實踐也喜結豐收碩果。
首先,更新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引進了外教、英語專業(yè)教師、英語專業(yè)實習生等教育資源,開展了雙語教學實驗,推動了新課改的實施。在實驗初期,英語基礎較好的物理學科的崔艷、化學學科的吳金萍、數學學科的張思文等3位教師參加了此項課題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較好效果。在此基礎上,數學學科的劉占于2005年加入了實驗行列,在初一數學課程中開展雙語教學,拓展了實驗范圍。2007年度,又有2位新教師通過培訓承擔新的雙語教學任務。學校外語組教師集體編寫了《classroom English》一書,為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龍沙區(qū)2006年度課程改革工作總結表彰會上,吳金萍等四位實驗教師均被評為課改優(yōu)秀教師。
其次,“雙語教學”研究與實踐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培養(yǎng)出了一支理念先進,業(yè)務水平較高的“雙語教學”教師隊伍。崔艷、吳金萍、張思文、劉占就是其中的優(yōu)秀代表。2005年5月,崔艷老師代表市參加了黑龍江省物理學科的教學年會,在會上,她題為《雙語教學為物理教學插上了翅膀》的發(fā)言贏得了與會專家、教師的一致好評;她的雙語課教案發(fā)表在《黑龍江教育》上。
第三,該項課題實驗實施三年來,市三十七中校園的語言環(huán)境與學習氛圍發(fā)生了喜人變化。校、處、室領導學英語的多了,教師說英語的多了,學生用英語的多了。經過“雙語教學”培養(yǎng)的學生,由最初只能聽懂個別單詞到能聽懂簡單的對話、定義、定理的敘述等,英語應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與實際交流能力得到了極大增強;各年級學生參加英語學習興趣小組的人多了,日常交流用外語的人多了,討論外語學習方法的人多了,“學好外語、用好雙語”已經蔚然成風。
第四,該項課題實驗實施三年來,學生的英語成績有了大幅度攀升。市三十七中學生先后有27人次摘得了全國英語奧林匹克競賽一、二、三等獎;其中趙鑫同學連續(xù)三年獲得了全國一等獎。2003級學生在初二下學期末考試參加全市統(tǒng)測時,優(yōu)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等四項指數均列為龍沙區(qū)全區(qū)第一名。三十七中的學生升入高中后,英語基礎扎實、語言交際能力強,贏得了老師的喜愛與學校的認可及家長的好評,也得到了市、區(qū)教育主管部門的肯定,學生成了該項課題的最大受益者。
作為經濟不發(fā)達的黑龍江地區(qū)的一所普通初中,市三十七中學是探索“雙語教學”實驗比較早的學校,不僅受到師資、課程、教材、生源素質等多方面的制約,同時也無章可循、無經驗可鑒。在此背景下,作為地處鶴城的綜合性大學,我校外語學院充分發(fā)揮其師資、文化、資源、人力等多方面優(yōu)勢,與市三十七中學務實合作,以雙語教學最新理論成果為指導,積極實驗,穩(wěn)步推進,強化了三十七中學“雙語教學”特色,探索了我校外語專業(yè)學生實踐教學的新路,實現(xiàn)了互惠雙贏。
奇葩吐艷秀,滿園芳華香?!半p語教學”實驗課題研究與實踐取得的顯著效果,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
2007年1月的《齊齊哈爾教育》以《現(xiàn)代教育呼喚雙語教學》為題全面介紹了該課題的探索與實踐,并進行了連載;2006年12月,《新課程報》題為《黑土地上的雙語奇葩》的報道將該項課題研究成果介紹到了全國。該項課題順利通過結題后,4月2日出版的《齊齊哈爾日報》對該課題取得的成績作了圖文報道;4月3日,東北教育新聞網、齊齊哈爾新聞網進行了轉載。
上一條:我校第二屆第一次教代會召開在即